羅家巷正團的老屋
遠(yuǎn)眺羅家巷
羅家巷的變遷
我的家在城步儒林鎮(zhèn)羅家巷,羅家巷是一條古老的巷子。
聽老人們說,這條巷子原本住的都是羅姓人家,因此而得名。解放前,是白良村、蔣坊鄉(xiāng)的匡家村、大寨村、桿坪村等地群眾來縣城趕集的必經(jīng)之路;同時,也是綏寧縣城長鋪子、梅口鎮(zhèn)、關(guān)峽鎮(zhèn)、武陽鎮(zhèn)通往城步的捷經(jīng)。
據(jù)說,古時的羅家巷熱鬧非凡,巷子兩邊商鋪連連。而今,這條名叫羅家巷的巷子不能看到一點巷子的模樣了,之前的房屋商鋪都開墾成為了一塊塊稻田或菜園。
我記憶中的這條青石板路,是現(xiàn)在稱為正團中間的,居住的都是楊姓人家。我想,其繁榮程度絕不會亞于盛況時的羅家巷。
據(jù)粗略統(tǒng)計,這條巷子帶有四合天井的屋四座,一正兩橫的屋五座,還有一正一橫的好幾座。每座屋里都住了好幾戶人家。
道路都是用大塊的青石板鑲嵌而成,用勁走幾步,巷子里會傳出“咚、咚”的回音。
巷子只有兩米多寬,兩邊的房屋遮住了陽光,只有正午時才能曬一會太陽。
夏天,兒時的我們,經(jīng)常坐在光溜溜的青石板上玩耍,青石板干凈、涼爽,那舒服的感覺真是沁人心脾。
吃飯時,我們總喜歡端著飯菜來到巷子吃,看看你家吃什么菜,嘗嘗他家的味道;有時,你遞過去一個噴噴香的香辣子,他給你夾過來兩根炸得金黃色的干泥鰍,那香味溢滿了整個巷子。
茶余飯后,大人們會坐在巷子里聊天拉家常。巷子里誰家有喜事,整個巷子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誰家有困難,只要在巷子里一說,全巷子的人都會過來幫忙,什么疑難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整個巷子就好似一家人,充滿了溫馨。
進這條巷子,要經(jīng)過一條石門坎。前些天回家,老遠(yuǎn)還能看到青磚黑瓦,高高的鰲頭。但是那石門坎已經(jīng)被混凝土填平,石門坎兩邊被人坐得溜光的石墩也全部拆除,變成了一條可通小車的水泥路。
再往巷子里面走,古老的四合屋已經(jīng)大門緊鎖,里面沒有住人,只能看到青磚墻體和黑色的瓦,還有那高傲的鰲頭。
一問村人,原來住在這些青磚黑瓦屋里的人都搬家了,住進了新樓房。
于是,嘗試著尋找記載著我們童年快樂的青石板路。
踏遍了整個村,曾經(jīng)通到每家每戶的石板路,都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原來,我的家鄉(xiāng)變了。變得如此清新明麗、充滿了時代氣息。
我來到高處,放眼望去,眼里的綠洲中鑲嵌著紅、藍(lán)屋面的小別墅和一座座潔白的三四層樓房。
四車道的南山大道穿村而過,村里的兩個土菜館擺滿美味佳肴,迎來歡送著南來北往的游客。(作者:楊志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