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這是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作政治報告——《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談到“干部政策”時所說的一句話。由此可以看出,干部的重要地位。
然而,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央“八項規(guī)定”、全面從嚴治黨、“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等相繼疊加實施,使得不少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越來越“謹小慎微”,擔心一個不小心就被摘了帽子、丟了位置,心中茫然起來。以至于“工作越來越難做、干部越來越難當”的感觸之聲此起彼伏;“干事越多,出事幾率越高,風險越大”“循規(guī)滔距、照本宣科,少創(chuàng)新、少干事、保平安”心態(tài)日益蔓延;“不反對、不頂嘴,不諫言、不落實”的“聽話”型干部與日俱增。
所有這些“求平安、保穩(wěn)定”的怪相,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怕”字在作祟:怕工作中出疏漏,怕單位干部職工“不聽話”受牽連,怕群眾不滿意上訪舉報,怕創(chuàng)新出瑕疵導致好心辦壞事等等。輕者受黨政紀處分,重者丟碗罷官,得不償失。于是寧可無政績不提拔,也不愿冒風險、擔驚受怕。
現在好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印發(fā)了,建立了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組織部部長陳希發(fā)話了,為擔當作為干部撐腰。這如同一股清醒劑,給迷茫型干部指明了方向,撥亮了心中明燈。
給了干部奔頭
曾經,跑官要官,拉幫結派找靠山得提拔、保安全等不正之風,使一些“會干的不如會吹的,會吹的不如會送的”干部嘗到了甜頭,獲得了實惠,進而仕途坦蕩,升官進爵。而那些手中沒有實權、經濟基礎薄弱,老老實實干事、“不為三斗米折腰”的務實型干部“不吹不送,原地不動”。這不僅傷害他們的心,更泯滅了他們的工作激情。如今有了“要以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激勵干部,特別是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新政,使他們重新看到了奔頭,不用揚鞭自奮蹄。
倒逼“享清福”型干部干實事
近年來,一些干部為了自身“安全”,工作中不主動,缺乏激情。能推則推,能避就避,甚至躲,不想做事,不愿多干事。特別是對那些敏感性、關注度高的工作更是不愿觸及,生怕失誤被追責,完全被動地工作。只想少管事,管虛事、無關緊要的事,不用擔負任何風險和責任。到頭來比干事出差錯挨批評、受處分的干部過得更愜意。進而釋放出不干事沒有一點事,到年限自然晉升的錯誤信號,“保平安”的干部增多。現在,“完善科學考核評價機制,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出鞘,將倒逼他們積極作為。
給了實干創(chuàng)新型干部新動能
在扶貧攻堅、征地拆遷等工作一線,一些干部為了少出錯、不出事而不求創(chuàng)新、不將舉措,死板地服從。擔心“誰讓你不按領導和上面說的做,自作主張耍小聰明?現在出事了你等著處分吧”的發(fā)生。于是閉關自守,“安分守己”,以規(guī)避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失敗而帶來的麻紗,堅守著因陳守舊。眼下,“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把關心關愛干部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的挺立,給了那些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的干部新的動能。猶如被重物壓著的彈彎,突然把重物搬開,迅間爆發(fā)。重歸如魚得水、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擼起袖子加油干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