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邵陽女教師肖艷紅家中突遭變故,一家生活艱辛。她向全國“文友”寫信求助,有15位陌生人給了她資助,近80人給了她鼓勵。
從2004年至2008年,肖艷紅先后前往湖北武漢、浙江東陽、廣東東莞等地,當面感謝了其中的7名資助者。
時隔五年之后,她孤身一人,再度踏上了感恩之旅,準備去尋找剩下的幾名恩人,只為當面說一聲“謝謝”。
10月15日,記者在江蘇淮安趕上了正在感恩旅途中的肖艷紅,此時她已輾轉(zhuǎn)五省七地,行程上萬里,當面感謝了十位恩人。
身處困境
1986年,19歲的肖艷紅從邵陽師專畢業(yè)后,成為邵陽市洞口縣木瓜中心小學(xué)的一名老師。3年后,她順利走進婚姻殿堂,1990年,兒子出生,一家三口和和美美。
變故突如其來,1992年,肖艷紅的嫂子突然離家出走,留下兩個侄女,一個六歲,一個才七個月大。哥哥一夜之間精神崩潰,不再理睬家里的事情,姐姐和妹妹家庭負擔都很重,照顧兩個小孩的重擔落在肖艷紅和她年邁的父母身上。
全家就靠種幾畝地、養(yǎng)幾頭豬維持生活。一天,肖媽媽在喂豬的時候,一不小心絆倒,導(dǎo)致腰部靜脈內(nèi)出血,幾乎危及生命,卻沒錢去治。
一年的大冬天里,小侄女雙蓉突發(fā)高燒40℃。一家人翻遍全家,只找出了6塊錢……
彼時,肖艷紅的月工資100元不到,一家人時常捉襟見肘。因為巨大的壓力,肖艷紅一度失眠,有一次連續(xù)三天三夜都未合眼。
全國求助
看著困頓中的一家人,從小就喜歡讀書看報的肖艷紅想到了報紙上的“文友”。
于是,她買來了大疊信封和信紙,用圓珠筆工工整整地寫下求助信。“每次一寫就是一疊,寫完了就繼續(xù)買。”從1997年開始,肖艷紅開始寫信向全國“文友”求助,她告訴記者“記不清楚一共寄出了多少封信”。
這一寫就是整整7年。其間共有近80位文友給她回了信,其中大多是精神鼓勵,有15人則直接給予了她資助。
對于這些好心人的資助,肖艷紅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資助總共為8800元,除此之外還有不定期或長期的捐物、代繳學(xué)費、介紹工作、安排食宿等。
啟程感恩
2004年,母親因患癌癥離世,孩子們也已慢慢長大。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開始好轉(zhuǎn),可基本維持生活了。肖艷紅不再向全國“文友”求助。她把所有的信件整理好,收藏在家里,醞釀著哪天能登門道謝。
“寫信的時候我跟人家說會報答他們,以前說報答遙遙無期,現(xiàn)在我有時間、有精力能去當面說一聲謝謝了。”10月15日,在江蘇淮安,肖艷紅告訴記者,目前兩個侄女已在廣東開店,兒子也在北京讀博了,雖然仍無力將當年的資助還清,但她列好了“感恩清單”,從邵陽隆回縣出發(fā),準備向恩人們說聲“謝謝”。
在這張“只想感謝您”的“感恩清單”里,肖艷紅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家庭狀況,并列出了15位感謝對象。記者注意到,其中一人已離世,有7人已在2004年至2008年當面感謝過,還有7人需要當面感謝。
感恩之旅
第一站
廣東韶關(guān)
“恩人已故, 總覺得晚來了一步”
10月9日夜晚,肖艷紅懷揣著2000多元錢,坐上南下的火車,10日早上到達廣東韶關(guān),開始了她感恩之旅的第一站。
此行她要當面感謝的是家住廣東韶關(guān)翁源縣城朝陽路教師新村的劉自敏。肖艷紅曾在報紙上讀過劉自敏的文章,行文間,她覺得劉自敏是個心善的人,于是提筆寫下求助信,劉自敏在2004年給她寄了1000元。
到達翁源縣城后,肖艷紅在路人的指引下,來到教師新村??粗惻f信封上模糊的地址,肖艷紅一時沒了主意,于是,就在馬路邊,肖艷紅打開行囊,將“感謝清單”展開,擺放在地上。“到了這個地方,周圍一定有認識他的人”。
這時正好放學(xué),一下吸引了許多學(xué)生和家長。不久,一名小學(xué)生指著“劉自敏”的名字對肖艷紅說:“阿姨,我認識他。”肖艷紅趕忙收拾東西,在學(xué)生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劉自敏家的樓下。然而,與她見面的并不是劉自敏,而是他的老伴。從老人口中,肖艷紅得知,劉自敏已于2007年去世,家人并不知道資助的事情。
十余分鐘簡單交談之后,肖艷紅與劉家人告別。“當時我心里很難受,總覺得晚來了一步。” 肖艷紅說。
第二站
江蘇南京
警務(wù)平臺尋恩人,誰料恩人就是警察
南京,是肖艷紅感恩之旅的第二站。這座城市里,住著曾資助過她的李國宏先生。
2002年下半年,當看到李國宏的文章后,因病住院的肖艷紅提筆寫下閱讀感受,文末含蓄地表達了自身的困境。
不到一個月,回信來了。“他在信中鼓勵我勇敢地面對困難,讓我鼓足勇氣和信心。”同時,李國宏還給孩子們寄來了500元的學(xué)費。
10月12日晚上9點,肖艷紅到達南京六合區(qū)。10月13日,肖艷紅根據(jù)通信的地址找到了目的地,卻發(fā)現(xiàn)門已上鎖,屋內(nèi)沒人,“鄰居說住在這里的人已搬走了”。當日中午,無計可施的肖艷紅走進六合公安分局馬集鎮(zhèn)派出所,值班民警通過警務(wù)平臺順利找到了李國宏。
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國宏其實就是六合公安分局一名老民警,當時正在分局網(wǎng)監(jiān)大隊值班。肖艷紅很激動,“我也曾想過他可能從事的行業(yè),但沒想到他是位民警!”對于肖艷紅的求助信,李國宏仍印象深刻,如今也一直保存在家中的柜子里。他回憶,當年接到肖艷紅的求助信時,自己心情很沉重,于是他從當月工資中拿出500元寄給了肖艷紅。
第三站
江蘇淮安
“盡管我是被感謝,但為她的行為感動”
王樹文,是肖艷紅“感恩清單”上的第五個名字,他所在的淮安,是肖艷紅感恩之旅的第三站。
2001年,肖艷紅的侄女肖蓉15歲,順利考上了高中,面對學(xué)費一籌莫展的肖艷紅,向在《雜文報》上發(fā)表文章并留有地址的王樹文求助,王樹文當年給肖艷紅寄了300元。
10月14日,肖艷紅按著信上的地址,來到了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經(jīng)過醫(yī)院工作人員的幫助,肖艷紅找到了現(xiàn)任醫(yī)院宣傳處長的王樹文。
王樹文回憶,當肖艷紅握著他的手表示感謝時,他幾乎懵了,半天沒想起是怎么回事。在肖艷紅的提醒下,王樹文只隱約記得,那位寫信女士的字寫得很好,“很工整,字里行間感情真切”,于是王樹文便回信讓她復(fù)印好錄取通知書,再寄過來。在核實情況后,王樹文寄去了300元。
“這都是些小事。”王樹文告訴記者,匯款后自己幾乎忘了這事。所以,當肖艷紅出現(xiàn)在他面前時,他連說“頗感驚訝”。
“盡管我是被感謝,但還是很為她的行為感動。她長途跋涉只為道謝,很真誠,很不簡單。”王樹文說。
感恩計劃
接下來將
往上海北京謝恩人
“上海浦東新區(qū)花木芳華路371弄11號501室的昌斌先生”、“上海金山石化隆安路臨安樓的蔣鴻鈞先生”,下一站,肖艷紅將前往上海尋恩人。
此時的肖艷紅,已從邵陽隆回縣出發(fā),途經(jīng)韶關(guān)、南京、淮安,行程近兩千公里,2000多元的路費已所剩無幾。
但她告訴記者,在上海道謝后,她還計劃去北京,感謝最后兩位未曾謀面的恩人。“只要條件允許,我一定要去當面道謝,人家真心誠意地幫助過我,無論是100元還是1000元,心意都一樣重”。
記者手記
因為溫暖,所以燦爛
天涯遠隔,一封封陌生人的來信將溫暖傳遞。
有人慷慨解囊;有人熱情鼓勵;有人登門問候,因為無私,所以厚重。
距離在真誠中縮短,陌生在信任中熟悉,寒冷在善意中解凍。
而這僅是溫暖的起點。
走出困境的肖艷紅像一只遠征的蝴蝶。
16年,她開始了奔走萬里的感恩之旅,在茫茫人海中找尋初時恩人。
這個感恩女子的小翅膀下,扇動的是一場感人的風(fēng)暴。
拒絕在時間里的遺忘,恪守當年的諾言,執(zhí)著奔波登門道謝……盡管她不過是一聲“謝謝”,幾句問候,但因為情真,所以意切。
平凡于感恩中偉大,普通在守信中崇高。
時間釀重了這故事的香味。
皆為凡生,我們都曾受過恩賜,無論他們與我們熟悉或陌生。可我們多認為應(yīng)該,也多有遺忘。當讀起這個故事,應(yīng)想起陽光下那些怒放的花兒,都是因為溫暖,所以燦爛。
迎接陽光,只需推開窗戶;張開雙手,等待的只是一個感恩的擁抱。
當肖艷紅與恩人擁抱時,我們欣喜,更應(yīng)思香自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