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有“新邵西藏”之稱的下源,有那么一個村莊坐落在天龍山頂,名為古西村。上世紀六十年代,為解決小孩下山入學難問題,辦起了一個復式教學點西邊小學,這里只有兩個教師,二、三十個學生,有些人戲稱它是“庵堂”。然而吳瑞林卻甘愿在這里做了“住持”,鐘聲依舊,伊呀不絕。
接受采訪的吳瑞林
為建學校 落下終身遺憾
吳瑞林為改變學校一個老師,一個教室兩個班級的局面,在這山里又請了兩個代課老師,辦成了四個班。1989年開始改建校舍,校址離公路足有4公里,且全是陡坡峭壁,所有的材料都得人力運送,為了孩子有學可上,每天早晨、下午他親自帶領(lǐng)村民去干。一旦半夜大雨,你就能見到他為了不讓磚坯淋倒,常常一個人起來用稻草編制的席子蓋磚并守在工棚里的情景。
建校期間,躺在病榻上三個月的父親,他僅回家看望了一次,父親臨終前也沒能見上他一面。這是給他留下了終身的遺憾。學校一年后終于竣工了,看著自己與村民共建的學校,他落淚了……
君子協(xié)定 從未食言
為讓孩子們?nèi)雽W并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吳瑞林曾與家長君子協(xié)定:“孩子結(jié)伴,他每天早上半途接回學校,下午送回半途。”九十年代初,開始整合教學資源,西邊小學并到了龍源完小。吳瑞林隨之來到龍源完小任教,但他一直履行他對古西村的孩子上學的君子協(xié)定,從未食言。
古西村孩子上學都得經(jīng)過山下一條四米多寬沒有橋墩橋面的河。平常都是靠踩著石頭過河。春夏一發(fā)大水,踩踏的石頭都被淹了,小朋友都需要他背著過河。
“1996年6月的某一天,那天發(fā)大水,我正憑著經(jīng)驗背著學生吳繼生過河,結(jié)果一腳踩空,我倆一同被大水推走出十多米,后來才把他救上岸。那孩子至今還把我當親爹呢。”吳瑞林嘴角揚起一絲微笑。
“冬天,冰雪覆路,我每天領(lǐng)著學生從山上滑下來。近兩千米陡峭的山路,好幾個地方險似懸崖。我都記不清有多少回和學生一道滑進深溝,跌得頭破血流。”“有一次竟和學生一起跌落山崖,沉睡好幾分鐘后才被過路人抬回家。”吳瑞林開玩笑似的說到。
“我的理想在講臺”
1998年,當吳瑞林擔任下源中學語文教學,并兼任七年級C64班主任時,家長們都持懷疑態(tài)度:不足一米六的個頭,八年級的學生大多比他高,能管得住學生嗎?后來吳瑞林用行動證明管教學生不是在于個頭而在于“愛”。
站上講臺,吳瑞林就滿懷自豪
C98班的孫曉鵬(化名),父母親的棍棒教育扭曲了他的性格,偷摸成了他的癖好,無奈之下,父母捆綁其兒,母親按住兒子雙手,父親生生的剁去了兒子四個手指頭。提及到此,吳瑞林眉頭緊皺,憐惜之情寫在臉上。“一個剛步入黃金期的孩子,難道就這樣被毀了?”
他沒征得任何人同意,把孫曉鵬帶回了他家。孫曉鵬父母完全沒有理睬,第十天孫曉鵬母親才偷偷爬到他窗下看了一眼。半年之后孫曉鵬的傷徹底痊愈了,而且心也徹底痊愈了 當他把這個重塑的新人交給孫曉鵬父母時,孫曉鵬父母感動得流出了熱淚。
在下源中學,吳老師曾有過多次離開講臺的機會,但他都一一拒絕了。他只認一個死理:“我是教師,我的理想在講臺。”也正是這么一個死理支撐著他33年如一日地站在三尺講臺之上播種希望,追隨自己的理想。
【作者:李慧蘭 孫洪亮 劉春聯(lián)】
【來源:邵陽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