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訊(通訊員 謝定局 曾暉 姚川石)“連續(xù)的暴雨來的太急,多虧了楊波及時組織我們撤離,知道后山開裂了才曉得后怕……”7月13下午,洞口縣羅溪瑤族鄉(xiāng)宗溪中村廣坪組82歲的易丁香老人簡單收拾后,即將離開居住了15天的村部活動中心,說起當初勸她撤離的該鄉(xiāng)國土所所長楊波依然充滿感激。
楊波(圖左)蹲點轉移受災群眾。
堅守大山的“光桿司令”
“你瘋了!放著縣城好好的生活不過,非要回羅溪當個‘光桿司令’,這日子沒法過了。”回想起7年前愛人鄭柳玲對自己選擇回家鄉(xiāng)工作時的不解與無奈,已過不惑之年的楊波仍然心懷歉疚。
楊波的老家位于羅溪瑤族鄉(xiāng)安順村,從小家境貧寒的他學習成績優(yōu)秀,一心想通過自已的努力走出大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989年夏天,一場車禍奪去了楊波父親的一條胳膊,家庭重擔就落在了時年12歲的長子楊波身上。2008年,從傘兵部隊航空救生專業(yè)轉業(yè)的楊波分配到縣國土局上班,本想參加工作就可以緩解家庭壓力,日子會慢慢好起來。但天有不測風云,當年下半年楊波的弟弟卻因病逝世,隨后弟媳出走,撫養(yǎng)弟弟兩個遺孤的重任就落在楊波肩上。
當時的羅溪,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走出大山是瑤鄉(xiāng)人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愿望。2010年,該縣國土局人事調整,原本在縣城工作的楊波卻主動請纓回鄉(xiāng),當他將想法告訴父母和愛人時,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
“這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現在父母侄兒需要我照顧,我就應該回到他們身邊。”最后,楊波還是堅持自己的初衷,攜妻帶子回到羅溪擔任國土所所長。與其說是所長,不如說是一個“光桿司令”,國土所就他一個人。
車輪上的“流動所長”
“羅溪地廣人稀,基層國土所工作繁忙復雜,工作全靠摩托車,群眾都說我是車輪上的‘流動所長’。”皮膚黝黑的楊波長期騎著兩輪摩托為群眾服務,每年最少騎爆兩個車胎,曾多次遇險。
“你拿來的建房審批手續(xù),只要不違規(guī),我都優(yōu)先審批,但你不能再騎摩托車了,生命安全第一!”該局分管農村建房審批的唐文社副局長說起從羅溪騎摩托車翻越73公里崎嶇山路來局機關為村民辦里建房審批手續(xù)的楊波是又愛又恨,經常叮囑他要注意安全,小心駕駛。
“地無三尺平”。羅溪瑤族鄉(xiāng)位于雪峰山腹地,平均海拔900米,是洞口縣地域面積最廣、離縣城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該鄉(xiāng)12個行政村分布在298平方公里的廣袤山區(qū),村民都零散居住在崎嶇不平的山坡上,找個安全穩(wěn)固的宅基地是許多地質災害戶的一塊心病。
“為了給我村一戶村民選宅基地,‘流動所長’硬是騎摩托車來了五、六趟,最后一次還摔成重傷住院了,真對不住他??!”2013年,寶瑤村一戶村民受地質災害威脅要搬遷重建住宅,該村黨支部書記舒爐寶說起當年楊波和他一起為村民選址建房的事,至今記憶尤深。
“他經常要到各個村去,路途遙遠不說,就擔心回來太晚出意外。”2013年9月,恰逢該縣醫(yī)護人員公開招考,好強的鄭柳玲順利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正式護士。成績優(yōu)秀的她原本可以分配到緊挨縣城的花古街道衛(wèi)生院,但考慮到支持丈夫的工作,還是放棄了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申請調回羅溪鄉(xiāng)衛(wèi)生院上班。
楊波的老家羅溪鄉(xiāng)安順村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17公里。多年來,楊波每天早早出門,騎摩托車到鄉(xiāng)國土所上班,再下村開展宅基地選址和日常巡查工作。2014年下半年,考慮到丈夫工作的特殊性,鄭柳玲索性把“家”安到了緊鄰鄉(xiāng)政府的衛(wèi)生院宿舍。一間不足12平米的宿舍,3個小孩子,2個大人,就是一家5口的臨時之家。妻子鄭柳玲除了工作,還要照顧3個小孩及2位老人,面對丈夫經常性的早出晚歸,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排查險情,采取了挖排水溝覆蓋薄膜、夯實裂縫等排險措施。
守護平安的“退伍傘兵”
“今天專家們認為隱患點滑坡整體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要隨時加強監(jiān)測,終于可以回家睡個安穩(wěn)覺了!”7月13日,省物探院的專家再次對位于該鄉(xiāng)宗溪中村廣坪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穩(wěn)定性進行技術鑒定,在該隱患點值守了整整15天的楊波終于松了一口氣。
今年6月下旬以來,洞口縣持續(x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位于該鄉(xiāng)宗溪中村廣坪組后山的地質災害點陸續(xù)出現裂縫。災情就是命令。獲悉災情后,楊波立即向縣局和鄉(xiāng)政府報告,邀請省市相關專家到現場查看險情,并馬上采取了挖排水溝覆蓋薄膜、夯實裂縫等排險措施。30日,該隱患點的31戶87名群眾緊急撤離。
“從30日晚上開始,鎮(zhèn)村干部開始24小時值班。他是部隊退伍兵懂災害救援知識,又是國土所負責人,排查險情總是沖鋒在前。白天堅持到辦公室上班,晚上還要到隱患點值守,有時中午就趴在辦公室的桌上睡了。”該鄉(xiāng)鄉(xiāng)長陽漢生對這個“退伍傘兵”嚴謹的工作作風很欣賞。
“我鄉(xiāng)現有1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每當汛期來臨,都要配合鄉(xiāng)里對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集中排查。去年我到親戚那里借了些錢買了臺小車,以后不論下村還是到縣局辦事,都更加安全快捷了。”入汛以來,楊波一直奔波在崎嶇的山路上,對每一處新增地災隱患點編制防災預案,落實監(jiān)測責任人,明確預警信號、人員撤離路線及發(fā)放‘防災明白卡’和‘防災責任卡’,確保萬無一失。
有一則傘銘,你不懼風雨,我才放心與你同行;有一種精神,退伍不褪色。面對地質災害隱患,退伍傘兵楊波用執(zhí)著和責任為群眾撐起一把安全傘,晴朗了山區(qū)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