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伯窯址。
召伯窯址。
出土的器物。
出土的器物。
邵陽新聞網訊(記者 羅中利 通訊員 胡曉建 楊劍)6月27日,邵陽市召伯窯址的調勘工作匯報會消息,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興國教授帶隊經過近20人23天的辛勤努力,在召伯窯址共發(fā)現15個窯區(qū),并發(fā)現衡寶古道通往姜家碼頭——土碼頭——渡頭橋碼頭500米長青石板路一段、龍頭村游家?guī)X漢墓群1處。共出土110余件器物和樣品。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趙為濟出席匯報會。
召伯窯址主體位于大祥區(qū)板橋鄉(xiāng)召伯村,距市區(qū)約10公里,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該窯址始燒制于北宋時期窯身為饅頭窯、龍窯。窯具大量使用墊圈、墊餅等,器物主要有碗、盞、盆、缽、盤、壺、瓶、杯、罐等。彭家山曾出土了九龍罐。
1990年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劃定了保護范圍和控制地帶。通過此次調勘發(fā)現召伯窯址為資江流域燒制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民窯。
召伯窯址群共發(fā)現15個窯區(qū),包括召伯村禁山嶺、伍角園、書房嶺、庶裕塘、瓦渣山、徐家塘、彭家山、楊丫塘、渡頭橋中學、老屋后、報公嶺、拓丘和立新村的李家臺,且每個點均發(fā)現有火(紅)燒土及大量的青瓷殘片和器物。
召伯窯地處邵陽古城小東路,歷史上交通便利,是通往邵東、衡陽、祁東等地的必經要沖,商貿發(fā)達,有“小南京"之稱,古時候在甘棠鋪設官方驛道,有南方茶馬古道之稱(也叫衡寶古道),境內有邵水河流過,沿岸碼頭甚多,主要有田家碼頭、曹家碼頭、姜家碼頭、甘棠渡碼頭、渡頭橋碼頭。沿渡頭橋到召伯祠有一條青石板老街,老街兩邊設有伙鋪、竹藝、墨、筆、布、鹽局、郵政、酒樂亭,老街通往姜家碼頭、甘棠渡碼頭的道路也是青石鋪成,至今仍殘存有500米長一段在渡頭橋中學圍墻的東側,形成了產、銷、運―個完整的體系。
通過調查發(fā)現召伯窯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主要包括召伯祠、彩山巖溶洞、民間工藝。2017年6月10日,本次調勘在龍頭村游家?guī)X發(fā)現公元25―220年漢墓群1處,占地面積約8千平方米,村民在打宅基地時出土有青銅器劍和罐等器物。
據了解,通過此次調勘,文物部門正籌備將召伯窯址申報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及國家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