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市隔壁村子買水、再用兩臺機子抽水抗旱,連續(xù)三晝夜,沒睡安穩(wěn)覺;搭幫有親戚關(guān)系,要不然還沒有買水機會。7月22日早上9時,64歲的老農(nóng)呂響林從鄰近的東安縣購回了70元汽油,以備當天晚上繼續(xù)買水抗旱保苗。
呂響林家住邵陽縣五峰鋪鎮(zhèn)荊塘村老屋組。他連續(xù)三年每年種了15畝稻田,不料今年遇上“特殊的大旱”——天不下雨,上游金江水庫“有水放不下”,原因是:約長7公里的渠道七八年未修復(fù),導致無法通水。
荊塘田壟很寬闊,壟中稻田面積超1000畝。環(huán)顧四周,極目所至是高低起伏的山巒,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風景秀麗。田壟所在的2個村莊,名字都叫“荊塘村”。同名“兩兄弟”的全名:一個叫“邵陽縣五峰鋪鎮(zhèn)荊塘村”,一個叫“東安縣南橋鎮(zhèn)荊塘村”。兩村在田壟中的稻田差不多各為五六百畝,“邊境線”往往是一條田埂。
分屬兩個地市的荊塘稻田,雖然只是一埂之隔,但“灌溉用水”天壤之別。7月初,東安縣荊塘村的旱情剛露頭,其水庫渠道就開始放水;7月13日,又開閘大放水,迅速緩解其稻田旱情,余水則“儲存”在東安境內(nèi)的河崗里。
邵陽縣荊塘村境內(nèi),卻連河崗也沒有。7月中旬,四處找水也不能讓禾苗解渴的該村群眾,開始向?qū)γ娴?ldquo;同名兄弟”打主意。呂響林成為4戶幸運者之一:其堂孫女的婆家就在“對面院子里”。因為有這層親戚關(guān)系,兩村大部分群眾都理解這些親戚之間的“買水用途”,“但全部覆蓋不可能”。即使這樣被幸運駕臨,解一時之渴的稻田面積約五十畝,不足該村總受旱面積的十分之一。
邵陽縣荊塘村老支書呂秀林,今年63歲,連續(xù)十五年成為村里(約20戶)“種田大戶”之一,每年種田面積10畝以上,今年達到18畝。他憂心忡忡介紹:今年,該村早稻快到成熟期,卻全部旱倒,干枯,點得火燃;“到了嘴邊”的早稻被干死,干癟癟的谷子只能喂牛。中稻禾苗或制種禾苗,在前段“懷肚”或出穗的關(guān)鍵時候,遇到天上無雨及渠道不能通水的雙重打擊,收成無望。一級晚稻禾苗,剛栽不久,稻田到處是“踩得進腳”的旱縫。村里的公用井水及各家搖井每天都被抽干,飲用水只得到五峰鋪鎮(zhèn)街上購買桶裝水。這幾天,全村群眾都眼巴巴盼望老天爺立即下大雨。
莫奉來等村民介紹,呂秀林1989年當選村主任,1999年當選村支書。他2005年卸任后,原來正常通水的渠道及電排開始荒廢,至今七八年。多年來,村里群眾愿意出力維修渠道、繼續(xù)有償用水;大家都希望鎮(zhèn)政府和縣水利局等上級部門,牽頭組織人力、財力、物力,盡快修復(fù)金江水庫灌區(qū)渠道,或修復(fù)該村灌溉電排。
該村現(xiàn)任支書呂玉華介紹,去年鎮(zhèn)政府爭取了1.5萬元資金支持村里維修渠道,村民出力在渠道內(nèi)砍青,砍到第四天,老天有眼下起一場大雨,解除了去年的旱情。要不然,去年的渠道一樣也通不了水,因為途徑上游隔壁村的渠道有幾處溶洞。村委也希望鎮(zhèn)里、縣里加大投入,堵塞渠道溶洞等漏點,清理硬化渠道,做到“三面光”,以恢復(fù)通水,以徹底消滅該村“燈下黑”的旱情隱患。
【作者:石世楨】
【來源:邵陽晚報】
【編輯:李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