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花瑤,是一支古老的瑤族,住在白云飄飄、四季美麗的虎形山上。
因歷史故,瑤族多在高山。
散居各處的瑤族,因著裝不同,風俗差異,又分有紅瑤、青瑤、白瑤、黑瑤、高山瑤等十個瑤族小支,花瑤當時并不在其中。
說起花瑤的來歷,有著很多溫馨的故事。
(二)
2001年春,“三個代表”活動教育在全國鋪開。其時,我在市委政研室工作,被抽調到了“三個代表”活動辦,擔任辦公室簡報組的組長。
老書記年前剛走,新書記年后剛從湘潭過來。正好要開展“三個代表”活動,領導要聯點,書記愛村民,選來選去,就選到了高山峻嶺、特別偏僻、很是貧困的虎形山瑤族鄉(xiāng)崇木凼村。
一月十八日,正好是農歷小年節(jié)。那天,書記帶上了市委政研室、交通局、建設局、國土局、財政局、扶貧辦等職能部門,驅車半天,攀爬來到了虎形山崇木凼村。
(三)
那時的崇木凼村民,還不知道自己叫花瑤。
那時的當地瑤民,窮得無以言表。吃的,常年是地里種的紅薯,坡上掰的苞谷,山上挖的蕨粑,難得有米飯。穿的呢,很多瑤民家里,只有一條像樣的褲子,哪個出去做事哪個穿。
書記帶著人馬,上山來了。
淳樸的瑤民,多沒有走出過大山,走出過崇木凼,不知道書記是個什么官。
有讀過老書、見過世面的,就鄭重其事的說,書記是從邵陽,是從以前的寶慶府那里上來的,相當于以前的太守、知府?,幟駛儾胖?,上來的這位書記,是個大官,至少相當于以前的四品,是老寶慶、今邵陽最大的官。
好多年沒有看到這么大的官了,崇木凼的瑤民們都出來看鬧熱,都出來放鞭炮,像看到救星一樣迎接著書記。
那天是小年節(jié),天上飛著雪花。書記挨家挨戶走訪,為貧困人家送去大米食油豬肉衣物,與村民圍坐火塘邊嘮嗑,噓寒問暖,聽取意見。隨后,在四壁透風的老村部,燃了幾盆炭火,召開了有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干部參加的幫扶崇木凼村脫貧致富會,會上,大家群策群力,建言獻計,書記高屋建瓴,一槌定音,拉開了幫扶崇木凼村脫貧致富的序幕。
那夜的那盆炭火,一直在熊熊燃燒,溫暖了風雪,溫暖了山坳,溫暖了花瑤。
(四)
第二次上去的時候,是春暖花開時節(jié)。
書記從村頭走到村尾,又從村尾走到村頭,用腳步丈量著土地,用心靈感悟著村情,與村民們熱情招呼,同工作隊員交流著意見,把上次上虎形山敲定的脫貧規(guī)劃,一件件落實,一步步走實。
第三次上虎形山,應該是五黃六月了,山下熱浪滾滾,燥熱異常,山上涼風習習,涼爽碧透。書記看到工程隊在加緊修路,扶貧隊在四處忙活,村民們都在熱火朝天地幫著做事,笑意浮在了臉上。
夏夜的瑤山,萬籟俱寂,星星閃亮,心潮起伏的書記披衣起床,提筆寫下了《三上虎形山》,并謙遜的問詢分管的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同志,可否在“三個代表”活動辦的《簡報》上刊登?
副部長同志旋即交給了我。
書記的問詢,那是委婉的指示,更是方向的指引。我不敢怠慢,當即悉心學習,潛心感悟,并稍作文學色彩的潤飾,在那年的第三十二期《簡報》上,推出了傾注著書記心血和感情的《三上虎形山》。
(五)
后來,市里書記又多次上到了虎形山。
第七次上虎形山后,市里書記用心用情,把對村民的熱愛,對脫貧的思考,傾注在心靈的筆端,寫下了《七上虎形山》,在市里的《簡報》上刊發(fā)后,被省委內刊刊發(fā)了。
省委書記看到了,為市里書記的行動而感嘆,為市里書記的精神所感動,就提筆批示,指示推介,號召全省的各級領導干部,向七上虎形山的市里書記學習。
(六)
市里書記在花瑤拉開了脫貧的帷幕后,隆回的老后,剛好退居二線。退居二線的老后熱愛攝影,常常去到高山峻嶺的虎形山記錄山水,記錄風情。
老后與花瑤的邂逅,來自于年輕時的一次機緣。多年前一個大雪封山的冬日,老后第一次進瑤山時迷失了方向,驚慌的他尋找到一座小屋,里面住著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深山老林里的屋主沒有走出過大山,幾乎沒有見過什么外人,聽到深夜的敲門聲,驚嚇了一跳。淳樸的屋主熱情地招待了老后,還將家里唯一的一張木床讓了出來,倆小口則抱著小孩,坐在火塘邊烤火,一直坐到天亮。從那時開始,老后就愛上了淳樸的花瑤、美麗的花瑤。
而今,市里書記上來了,花瑤通路通電了,上下花瑤方便了,老后把自己的熱愛全部投進到了花瑤里。他踏遍瑤山的每一條小路,走進瑤山的每一戶人家,記錄瑤山的每一棵古樹。把對花瑤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癡迷,用鏡頭真實的記錄了下來,并用自己多年積累的珍貴影像資料,全力協助隆回縣,把花瑤人家的“花瑤挑花”“嗚哇山歌”成功申報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
多次在花瑤住下,在瑤鄉(xiāng)家常,市里書記看到瑤民的服飾特別,既像紅瑤,又不像紅瑤,尤其是挑花的女人服飾,奔放如花、似錦云霞的帽子,就說,虎形山的鄉(xiāng)鄰淳樸,崇木凼的村民很美,你們是我們最美的花瑤。
圍坐在一起的瑤鄉(xiāng)村民們聽了,很是高興,都說花瑤美,都說花瑤好。
不經意,花瑤就一傳十,十傳百,慢慢的叫開了。
四年后,市里書記調去了省里,分管宣傳工作,但市里書記依然牽掛著花瑤。多年后,當年的市里書記,又去到了中央部委,路途更遠了,但只要是花瑤的電話響起,只要有花瑤的鄉(xiāng)親來京,他就像回到了故里,遇到了親人。
(八)
九月到了。
九月的陽光溫熱如故,九月的藍天白云飄飄,九月的山風涼爽碧透,九月的最美都在花瑤。
市里在崀山開了第一屆旅發(fā)大會后,一年過去了,第二屆旅游發(fā)展大會又要開了。
因為花瑤人情美,因為脫貧有成效,因為龍瑤幽谷醉,因為山高風景好,市里把第二屆旅發(fā)大會的開幕會場,放在了花瑤。
不知道,當年的市里書記,多年以后,也會重上花瑤么。
(九)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高山花瑤,通過市、縣黨委政府不停歇的建設開發(fā),經過二十多年方方面面接力般的宣傳推介,那個當年原始的花瑤,貧困的花瑤,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花瑤,終于驕傲的走上了亮麗無比的旅游大舞臺,為三湘四水熟悉,為神州大地知曉,驚艷了多彩的世界。
花瑤一路走來,次第花開,有著許多美好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有養(yǎng)在深閨花瑤民族的幸運之事,有脫貧攻堅幫助致富的美好之事,有旅游花開光耀神州的盛大之事……
(作者:李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