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干部肩負選人用人的重要職責(zé)。如果識人不準,輕則錯用干部,重則貽誤黨的事業(yè)。因此必須練就“火眼金睛”,走出識人察人的“四大誤區(qū)”。
一是重聽輕看,唯“聽”取人。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孟子曾說過:“左右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觀賢焉,然后用之。”意思是說,如果身邊的人都說某人賢良,不可完全聽信,如果國人都說某人賢良,也要親自對他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他確實賢良,然后才能重用他。作為組工干部,不僅要注重聽,更要注重看。光聽不看,發(fā)現(xiàn)的往往是那些八面玲瓏、四處討好的“老好人”,忽視的往往是那些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的“老實人”。因此組工干部必須注重經(jīng)常性考察干部,要主動深入基層,深入干部隊伍,到一線去看干部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和工作實績,才能識別、挖掘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二是重好輕惡,唯“好”取人。人才各種各樣,性格千差萬別,如果拘泥于個人喜好識人察人,對自己喜歡的用之,對自己不喜歡的棄之,就難免造成人才流失。這方面,唐太宗的識人之道值得學(xué)習(xí)。魏征在“玄武門之變”以前,是李建成的幕僚,曾極力反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以后,有人主張殺掉魏征。但唐太宗不憑個人好惡取人,不僅不殺,反而用其忠。把他作為“知得失”的“鏡子”,最終成就了“貞觀之治”。因此,組工干部在察人用人時,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和獨特的眼光,堅持五湖四海,堅持任人唯賢,善于識別各類人才,絕不能因個人好惡而排斥人才、壓制人才、浪費人才。
三是重青輕老,唯“齡”取人。我們黨提倡干部隊伍建設(shè)年輕化,是因為年輕人富有朝氣和闖勁,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能給干部隊伍帶來生機和活力。但如果認為選用干部越年輕越好,甚至不顧實際情況人為搞年齡“一刀切”,那就是對“年輕化”的片面理解。其實,在干部隊伍中,有很多中年以上干部人才值得去珍惜。黃忠七十五,尚能沖鋒陷陣;姜子牙八十歲,還能助文王定西周。作為組工干部,不僅要善于從年輕人中識英才,也要善于從中老年干部中察賢良,只有搞好老、中、青人才的合理搭配,干部人才隊伍的結(jié)構(gòu)和梯次才會更科學(xué)、更協(xié)調(diào)、更有可持續(xù)性。
四是重票輕績,唯“票”取人。實行民主推薦是干部考察的重要方式。民主推薦得票多少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民意,是干部在群眾心目中“印象分”多少的具體體現(xiàn)。但如果在實際操作中簡單地以得票多少來排座次、分優(yōu)劣,就會給那些投機鉆營、拉票賄選者以可乘之機。所以甄別一名干部好壞,不僅要看他得票多少,更要看他這些得票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所得票數(shù)究竟是干部通過平時努力工作“干”來的,還是通過臨時許諾“騙”來的;是通過平時創(chuàng)造突出政績“贏”來的,還是通過臨時施以小恩小惠“買”來的;是通過平時熱心服務(wù)得到群眾擁護“得”來的,還是臨時騙取群眾信任“拉”來的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投機鉆營、拉票賄選等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