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20多個少數民族過中秋節(jié),節(jié)俗異彩紛呈。壯族習慣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yōu)美的《請月姑》民歌。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的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侗族的青年人則在這時郊游、歡會,稱為“趕坪節(jié)”。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伙子都要化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傣族則是對空鳴放火槍,然后圍坐飲酒,品嘗狗肉湯鍋、豬肉干巴、腌蛋和干黃鱔,談笑望月。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人員匯齊后,大家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暢飲米酒,舉行盛大的調聲對歌演唱。(來源:《我們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