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
91年前的那聲槍響,人民軍隊誕生于南昌。在南昌起義紀念館里,袁國平、袁也烈、游步瀛、宛旦平、傅杰等邵陽共產(chǎn)黨人英名在冊,萬古流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袁國平。
袁國平(1906一1941),字醉涵,邵東縣人,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政治科。參加南昌起義、紅軍長征。歷任紅3軍團政治部主任兼紅8軍政委、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隴東特委書記兼八路軍駐隴東辦事處主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南昌起義時,袁國平隸屬葉挺第11軍。葉挺非常器重袁國平,將他安排在24師政治部,協(xié)助宣傳部門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袁國平開展了東征討蔣的宣傳,研究制訂了對外宣傳和對部隊教育的計劃安排。
8月1日凌晨,袁國平接到行動計劃,士兵不準外出,一律早睡,不要脫衣服,聽哨音集合行動。命他到營部領紅布數(shù)丈,分發(fā)全連官兵每人一條紅布,并要求他準備彈藥輸送和一切后勤事宜。凌晨2點,四處槍聲大作,炮聲、機槍聲不絕入耳。未到天明,勝利完成“八一”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后,袁國平奉命赴東江地區(qū),從信豐、南雄一路潛行,備經(jīng)艱險,轉移至香港。然后赴蘇區(qū)參加紅軍五次“反圍剿”和萬里長征。
1941年皖南事變,袁國平壯烈犧牲,踐諾了“如果我們有一百發(fā)子彈,要用九十九發(fā)射向敵人,最后一發(fā)留給自己,絕不當俘虜”的誓言。
袁也烈。
袁也烈,1899年10月19日生于洞口縣袁家垅。1925年參加革命,同年由聶榮臻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歷任紅八軍第1縱隊參謀長,紅7軍團長,八路軍渤海軍區(qū)司令員,山東軍區(qū)第二副司令員,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政治委員,海軍黨委常委、副參謀長,水產(chǎn)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南昌起義時,袁也烈任葉挺第24師2團3營營長,負責奪取南昌城東門。7月31日早晨,他只身一人化裝到東門偵察敵情,發(fā)現(xiàn)敵軍兵力是我軍的兩倍多,力量懸殊,就想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招術,命令官兵假裝行軍疲勞,借故宿營在東門外敵營房前,讓敵放松警惕。深夜,袁也烈命令戰(zhàn)士們悄悄地打好綁腿,扎緊皮帶,左臂纏上作為識別用的白毛巾……
8月1日凌晨,隨著“砰、砰、砰”三聲槍響,袁也烈一聲令下:“沖??!”部隊就像潮水般沖進敵軍營房。經(jīng)過兩小時的英勇沖殺,袁也烈一個營全殲了敵軍一個團。這時,南昌城內的戰(zhàn)斗仍在激烈進行,袁也烈命令戰(zhàn)士在東門一線設置掩體和路障,以防敵軍逃竄。
南昌起義后,袁也烈回到家鄉(xiāng)洞口領導工農(nóng)運動。不久參加龍州起義,后參加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任海軍副參謀長、水產(chǎn)部副部長。
游步瀛。
游步瀛,又名游步仁,1903出生于隆回縣金石橋鎮(zhèn)豐云村。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6年夏任黃埔同學會總務科科員。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旋即任25師參謀處長。10月,在著名的三河壩戰(zhàn)役負重傷,轉移途中壯烈犧牲,時年24歲。
“八一”南昌起義時,游步瀛營隸屬起義部隊葉挺第11軍25師73團駐守馬回嶺。當日下午,73團隨25師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宣布起義,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起義勝利后,25師進行了改編:周士第任師長,李碩勛任師黨代表,游步瀛任師參謀處長。
南昌起義后,反動派驚恐萬狀,如臨大敵,瘋狂反撲。8月3日,按照南昌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的部署,2萬余起義軍撤出南昌,南下廣東。游步瀛隨朱德率領的第11軍25師及第9軍軍官教育團3000余人作為斷后部隊,駐守三河壩,阻擊尾追之敵。
在戰(zhàn)斗中,游步瀛身先士卒,勇猛頑強,一直沖在隊伍最前列,不幸腹部受重傷。但他以驚人的意志手握腹部,不讓腸子流出來,繼續(xù)指揮作戰(zhàn),陳毅發(fā)現(xiàn)后,下死命令讓戰(zhàn)士強行將游步瀛抬下火線,送進師指揮所。朱德、周士第、李碩勛見到一手握住腹部、部分腸子已經(jīng)流出來的游步瀛,立即讓衛(wèi)生員包扎并送往后方。后來在轉移到福建平和時,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解放后,黨和政府為了紀念三河壩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在游步瀛當年戰(zhàn)斗過的地方建立了紀念碑,朱德在碑上親筆題詞:““八一”起義軍三河埧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
宛旦平。
宛旦平,原名宛明洲,1900年12月27日生于新寧縣白沙鎮(zhèn)宛家岔村。1922年在長沙岳云中學求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黃埔軍校二期生,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1929年參加龍州起義,任紅8軍參謀長兼第2縱隊司令員。1930年3月20日在龍州鐵橋阻擊戰(zhàn)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8月1日,宛旦平接到起義通知時,激動地對全營官兵說:"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我們無數(shù)共產(chǎn)黨員、青年團員和進步人士,現(xiàn)在是我們討還血債的時候了!"戰(zhàn)斗打響,宛率領全營奮勇沖殺,一夜之間殲滅國民黨第3軍的半個團。
南昌起義后,其部轉戰(zhàn)潮汕,進擊東江,后因揭陽一戰(zhàn)失利,他不幸被捕,押長沙監(jiān)獄,受盡折磨仍堅貞不屈,出獄后,被派往上海開展地下工作。
1929 年8月,宛旦平從上海繞道越南至南寧,與俞作豫等人積極籌劃龍州武裝起義。
1930年3月20日,起義軍遭到桂系軍閥的突然襲擊,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宛旦平帶領一個營扼守橫在麗江上的一座鐵橋,高喊:“人在橋在,橋失人亡”,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最后彈盡援絕,宛旦平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傅杰。
傅杰(1900年9月—1939年6月),綏寧縣人。12歲入綏寧縣立高等小學。1920年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在校期間與滕代遠一起共同領導了該校的愛國學生運動,并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1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畢業(yè)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長,隨軍參加北伐。1927年春,調任武昌中央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軍事教官,兼學生大隊第一大隊大隊長。5月,曾率農(nóng)講所學生軍參加平定夏斗寅叛亂的戰(zhàn)斗。
8月參加南昌起義,先后任11軍24師教導隊大隊長,20軍軍官教導團第一總隊總隊長和第一、第二大隊大隊長。隨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嚴重受挫后,回綏寧養(yǎng)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家鄉(xiāng)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39年6月為組織抗日武裝被土匪殺害。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南昌起義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邵陽共產(chǎn)黨人在南昌起義中英勇頑強、拼死殺敵、沖鋒陷陣、不怕犧牲的戰(zhàn)斗精神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引領著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中共邵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紅色邵陽”專欄 羅志元 李海園供稿
(如轉載或使用本文,需作者及其單位授權)